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3-09-19 16:41:31 浏览: 次
JN江南您现在看到的这幅《清明上河图》是用瓷板纯手工刻制出来的,图中的人物刻的是惟妙惟肖,它的制作者正是一些与他们同样的民间手艺人。这些人组成的创作群体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已形成一个行当,一个产业。他们搞创作的方式有些特别,以刀为笔,在上好釉的瓷器上作画,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独有一种雕琢感、一种金石味,这就是被人们称为“神奇艺术”的刻瓷工艺。1982年淄博刻瓷在德国慕尼黑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上作品获得金奖,这也是中国手工艺术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大奖。淄博刻瓷还多次作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出访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大师 罗晓东:这种瓷盘刻像属于我国外交部来订做的,这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送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先生的肖像盘。
这刻瓷看似简单,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。像这种肖像瓷盘就是大师们用点刻的方法一点点凿出来的,怎么样?看上去更立体、更传神吧。肖像刻瓷只是刻瓷艺术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,创作手法除了点刻外还有面刻和线刻,光刀法就有几十种。花样多着呢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董善习:像山水、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书法、肖像都能用刻瓷的工艺表现出来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董善习:淄博从事刻瓷艺术的人可以说是上千人,每年可能有几万件甚至十几万件作品流到全国各地。
在淄博市, 大大小小的陶瓷店有很多,随便走进一家,都会看到风格各异的刻瓷作品。而且这些店里的生意都很好,家家顾客盈门。
顾客:我自己家里面用,刚装修好房子摆设一下。1000多元钱,价格虽然贵了一点,我觉得物有所值。它的工艺很麻烦,再说董善习大师在我们这是很有名气,我觉得价格一点都不高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会员 马金河:一般搞活动,用于活动的纪念品、奖品 或者福利、走访的礼品比较多。这些刻瓷小品,小的产品到旅游旺季销的比较多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会员 昃秀花:反正我觉得我一年几十万元是没有问题。
刻瓷工艺能够赚钱,并且能有不菲的收益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,刻瓷工艺传人淄博,当时只是作为人们赖以为生的手艺。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,人们对精品陶瓷的需求增加,这普通的陶瓷,人们是越来越看不上眼了。而代表精品陶瓷工艺的刻瓷艺术却大行其道,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。
山东淄博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齐征:我们到英国搞展览时,一对西班牙夫妇到我们展馆来参观,因为喜欢作品,先后来了4趟,一趟趟过来购买,这就使得我们觉得中国的艺术真的是很深入人心啊。
市场良好的认知度为刻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低成本,高回报的收益,也是刻瓷艺术走向产业化的先决条件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会员 昃秀花:成本不是很高的,这里面主要是艺术含金量高。同样一个盘子这么大,它可以卖十几元钱。如果艺术含量高,可以卖几万元钱,主要是看你的刻功,看你的技艺。
民间艺术向产业化迈进的过程中,光有数量是远远不够的。刻瓷作品要想真正走向市场,必须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阎先公:艺术与市场结合,必须考虑艺术的质量,只有艺术质量搞上去了,市场这条路才能走的更广阔 。
在艺术产业化进程中,艺术精品永远占据着市场的主流。许多刻瓷艺术大师把出精品作为一个新的创作方向。大师刘永强用了三年时间刻了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,开创了中国刻瓷史上的先河。刻瓷大师阎先公,创作了水浒108将人物肖像磁盘,最终被山东的一家企业以重金收购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阎先公: 15万元,这个价格不算很高,起码说明它有市场,而且整套搞的,过程中是个大投入,运作好了以后,它也是一个大的收获。
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,少数的刻瓷精品毕竟不能满足更多人对刻瓷艺术的需求。刻瓷艺术家们自发组建刻瓷艺术家协会,通过协会运作与大师工作室相结合的创作方式,面向市场开发一些大众作品,这样既保持了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,又便于刻瓷艺术整体包装市场化运作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主席 范杰:必须“两条腿”走路,有精品工程,高质量的作品,同时呢,也有能适应大众化的消费,人人只要喜欢,他能买得起。
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局局长 刘心德:以刻瓷艺术家协会为龙头,以陶瓷艺术大师为带头人,和市场结合起来,把这个艺术产品怎么样推向市场。
在艺术与市场结合过程中,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,体现出艺术作品价值的最大化是每个刻瓷艺人关注的焦点。许多刻瓷艺人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,试图从中找到些借鉴。
山东淄博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齐征:1993年在泰国展览时我刻的《母子鸡》泰国公主潘莎娃丽看了以后,买了那幅作品,卖了一万泰铢,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。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艺术品怎么这么值钱,这么有价值啊,对于我搞刻瓷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回报。
任何一种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永远不会一劳永逸,刻瓷作品也面临着竞争和创新开发刻瓷市场新领域,刻瓷艺人开发大型壁画创作,就是顺应市场的有益尝试。
山东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主席 范杰:我们搞大型的刻瓷壁画,无论从它的社会效益,经济效益都是非常成功的。这个作为下一个门类,一个专业来推广发展,潜力是非常大的。
当一项民间艺术发展为一个产业时,它带给社会的就不仅仅是产品了。民间刻瓷的成功发展,正是由于它适应了市场多样化、分层化的发展趋势。在我国,其它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与市场结合的抉择,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民间艺术,能够走上这条艺术产业化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