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BG真人(中国)有限公司近期,中央电视台制造的两大社会议题几乎刺激着每一家中国企业:一是节能减排;二是中国制造。中国照明产业与这两大议题都密切相关。
围绕节能减排的社会课题,中国政府2007年通过财政补贴大力推广50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,推广重点是节能灯(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)、直管荧光灯(T8、T5及其配套电子镇流器)和高效高压气体放电灯(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等),这就意味着在宏观环境下,节能光源企业正顺势而上,面临着一轮新的机遇。佛山照明、浙江阳光等以光源为业务主导的照明公司,被纳入了《政府节能产品采购清单》中,正享受着利好政策带来的甜蜜。不仅如此,国际市场方面,欧盟市场一方面宣布2009年全面禁用白炽灯,另一方面有意取消对中国节能灯的反倾销,对中国光源企业而言,内外皆为好消息。
但是,大部分光源企业(特指白炽灯和荧光灯,卤素灯、气体放电灯和LED除外)似乎并没有尝到甜头,而是依然在艰难的竞争中磨练自己的生存意志。市场现状表明,大部分光源企业都陷入了产品、渠道、终端形象、营销手段等多方面同质化的困境当中。光源产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人力成本相对较高,利润空间几近微保在没有太大的品牌溢价能力的情况下,有一定规模的光源企业几乎都希望通过总成本领先的手段获取销量,通过销量争取获得足够大的微利。
分析当前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的300多家光源企业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第一类是以技术和品牌占优的外资品牌,如飞利浦、欧司朗等;第二类是以专业光源制造为核心业务的本土企业,如佛山照明、浙江阳光,它们兼有技术和规模两者优势;第三类是先以灯具起家后上光源项目的灯具企业,如雷士、欧普、本邦等;第四类是特种光源制造的外销型企业,如晨辉照明;第五类是颇具制造规模且专注外销的本土企业,如厦门通士达、浙江宇中高虹等;第六类则是中小规模的专业与非专业光源企业。
大家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竞争手段只会将企业逼到悬崖上,走进死胡同里,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才是每家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。差异性路线可以体现在产品创新之上,也可以体现在渠道和竞争区域之上,还可以表现在模式和服务之上,等等。产品差异化的案例有晨辉、欧普等企业,晨辉通过技术研发,研制出具有差异性的偏锋产品,走新、奇、特光源路线,欧普则研制出具有控制技术的核心电器与光源形成匹配;模式差异化的案例有雷士等,它与GE的强强联手,旨在形成优势互补,占领光源领域的高端地位;浙江东舜电器作为灯具企业,近日却与NOCTRON控股集团正式签约,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500万欧元的背光板合资公司,再投入5000万欧元共同开发生产连接芯片项目,以此抢占高新技术光源的市场先机;飞利浦、松下等外资品牌则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LED等新型光源的研发之上;佛山照明、本邦照明和绿源照明等则是通过自建或收购光源工厂的手段,依然走规模化制胜的路子……
宇中高虹是国内少数几家光源产品年产值近10个亿的外销型专业光源企业之一,生产基地位于素有“中国毛管之乡”之称的浙江临安高虹镇,2007年5月在上海设立营销公司,名为上海顿格电子贸易有限公司,承担宇中高虹集团国内外营销的工作。那么,它要在品牌林立的中国市场上开创一片新天地,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呢?据记者探访发现,他们选择了渠道差异化——在某一地级市内进行深度密集分销作为试点,把节能产品的销售网点像美国箭牌口香糖一样布控,然后再结合当前宏观大势,以非常规的营销手段拉动消费,在当地区域小市场树立起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品牌。由小区域到大中国,从精耕细作到全国复制,以保姆式的市场服务支持经销商发展。据悉,它目前已经在华东两个地级市市区分别成功布控了200和400多个销售终端,初级目标已经达到,并已经在着手实施专业替换、照明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模式升级和更大范围推广。渠道的力量不容小视。
纵观从古而今的成功案例,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差异化,才是光源企业永久的出路。
中国照明灯饰大商家应有更大的作为 古镇灯饰必须从经营品牌向经营城市 节能灯为何会国外成主角国内受冷落 南海照明企业如何有新的扩展和提高(图) 照明灯饰经销商该如何面对租金上涨 南海商业照明真正崛起还差些什么(图)
400-123-4567
138-0000-0000